国潮崛起时代
从故宫文创的爆火开始,国潮风便在这个时代觉醒了。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皇家宫殿,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,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,精巧美观、威风凛然。故宫文创则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各种形式的载体融合,推出一系列精美高颜值产品如口红、眼影、胶带、雪糕等,精妙绝伦地彰显了独特的中国风,在这个看颜值的时代,高颜值的故宫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。同时,《国家宝藏》等综艺节目以及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等纪录片也收获了可观的收视率与爆棚的口碑。在故宫文创成为国潮大发展洪流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后,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国产品牌如完美日记、花西子、百雀羚、中国李宁、鸿星尔克等的崛起,再到国漫的崛起,无不传递着中国国风文化的精神与内涵,不得不让人感到震撼和骄傲!其中中国李宁以“悟道”为主题,从二十四节气以及仙鹤、祥云、山脉、江河等自然元素中汲取灵感,一战成名,将这个原本被年轻世代所“抛弃”的国牌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。几个月后的纽约春夏时装周上,波司登以“牖”为其系列主题,运用古典窗格、水墨山水画等中国传统自然哲学元素吸引了一众国际KOL及明星的眼光。不仅仅是时尚产业,以“中式古风茶饮”著称的茶颜悦色也用千年茶文化发起了“中茶西用”的饮品潮流。在新一代青年眼中,国潮国风不再是老气、传统的符号,更是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,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,甚至是自我的表达。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,中国青年已成为了国风文化逆袭的推动者,对传统文化抱有极大热忱,他们总体思想开放多元,勇于尝试新鲜事物、消费欲望强,圈层化特征明显,将“国潮”视作彰显个性与时代风尚的创意趋势,乐于在工作、生活、社交、娱乐等场域呈现对“国潮”的偏好,并以各种形式记录、呈现出国潮产品对自身的渗透。年轻一代消费者们对国货品牌的心智认同不断提升,传递的是人民群众强大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。元宇宙体验时代
年是元宇宙元年,元宇宙的火爆是科技和社会文明发展达到一定水准后的产物。百度百科对元宇宙的定义是: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,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,是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。元宇宙的基本特征包括:沉浸式体验,低延迟和拟真感让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;虚拟化分身,现实世界的用户将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一个或多个ID身份;开放式创造,用户通过终端进入数字世界,可利用海量资源展开创造活动;强社交属性,现实社交关系链将在数字世界发生转移和重组;稳定化系统,具有安全、稳定、有序的经济运行系统。“元宇宙”将为商业提供新的发展路径,也为消费者带来别样的购物体验,在元宇宙空间里,通过3D虚拟形象及VR场景,消费者可以随意匹配自己喜欢的服装,快速换装,根据自己的风格和体型找到适合自己的服装尺寸和版型。未来商业地产在空间场景上将不再局限于现实场景,而是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的交融,随着技术的发展,将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融入“元宇宙”的行列。存量资产盘活时代
资产盘活是指采取各种方式,整合资产,利用好现有的资产,防止资产的闲置浪费,不仅是顺应中国城市发展的需求,更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。截至年末,我国购物中心存量规模4.4亿平方米,逾个,人均购物中心面积0.3平方米,城镇人口口径人均购物中心面积接近0.5平方米,据估算,未来3-5年市场供给延续相对高速增长,年后逐步回落。显然资产盘活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商业资产的必经之路。资产盘活有五种方式:第一是以重为主以轻为辅,依托股市回报扩大规模。此种模式适合国有企业,特别是大型国央企,如华润、大悦城。通过持有资产运营提升,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。条件成熟之后,还能面向行业做轻资产管理输出,并最终借助外部资本,实现价值重塑和自身蓬勃发展。第二是以重为主以轻为辅,销售抵押逻辑实现滚动开发。该模式适合有实力的民营房企,通过快速建设及销售或抵押,回笼资金并平衡开发成本。这种模式严重依赖现金流,且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,未来是否可持续还有待观察。第三是专注资本运作,凭借股权投资实现资本套利。这种模式适合有实力的金融及资本机构,如黑石,这类企业的优势并不在运营,而是把存量资产当做一种特殊的金融投资产品,“抓住时机,低买高卖”是其主流操作手法。第四是专注重资产持有,依托自有资金优化资产配置。运用此种模式的,多为港资家族企业,如恒隆、瑞安等,通常“十年磨一剑”,有很强的商业地产基因,以重资产模式长期持有,打造家族的“现金奶牛”。第五是轻重并举,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资产增值。该模式适合运营能力极强的资管企业,如新加坡凯德。自身有完整的地产开发及资产运营体系,定期会对在资产包里进行“换货”,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实现资产配置的优化。节能减排时代
节能减排指节约能源、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,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紧要目标。我国提出了“碳达峰”、“碳中和”战略。商业地产是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未来绿色节能楼宇的租赁需求将持续增长,节能减排是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,因为能源消耗大的地产在未来将承担更大的能源购买费用,增大成本费用,将得不偿失。在建筑运行阶段,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比重21.7%,其中公共建筑运行能耗占总运行能耗的38%;碳排放量约占全国能源碳排放21.9%,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占建筑总运行碳排放量的37%。因此,对于商业地产来说,建筑节能减排板块是关键,一方面,国家层面强制规定建筑需要达到节能防水的标准要求,实现能源可再生利用,另一方面,建筑节能可为节能减排的百年大计贡献一份力量,推动实现“碳中和”目标。有数据显示,如果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,每年就可节省二氧化碳排放量逾亿吨,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万千瓦,相当于4.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能力,是节能减排计划的重要部分。在地产建造过程中,应全流程考量新建商业项目的节能减排,从设计阶段的节能规划到建筑材料,再到建造方式、后期运维,均实现一栋建筑的绿色化。规划设计师可提前与开发商就节能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和前置,施工人员可提升对生态水泥、环保涂料等建材,装配式建造技术以及节能环保设备的深度了解和专业性操作。针对现有物业,节能减排方案倾向于单项或多项改造,更加注重灵活性,同时,技术团队还要结合已有数据进行评估分析,制定特定的解决方案。比如广州太古汇改造屋顶时,需要将既占据空间又影响消费体验的空调机组移到最高的塔楼上,此时就需要考虑塔楼结构、楼板承重和稳定性多种问题。服务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
当下经济由增量时代过渡到存量时代,过去的人口红利现在已经不再能享受到,各个行业纷纷出现内卷化现象,对于商业而言,意味着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,差的产品将不会浑水摸鱼被搪塞过去,好的东西才会被记住,流芳千古,在经过技术不断迭代更新进步,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后,服务便成为了第二增长极。服务不同于其他产品,服务是无形的,依托于服务提供者的主观意识、知识水平及劳动技能,虽不能被看见,但却是消费者能够真切感受到的,只有用心为消费者着想的商家才能受到青睐,脱颖而出。服务心态不同,就会产生不同的品质,在过去,人们常将服务视作无足轻重的产品配套,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,这种观念逐渐被摒弃,市场渐渐发现,消费者因为某项服务而选择购买的情况增多了,在质量同等,选择多样的情况下,服务成为了核心竞争力,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,消费者花钱,不单只是为了获得更高质的产品,同时也是为了获得更满意的消费体验。因此,企业是否具有服务意识、服务质量高低、服务程度深浅,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发展空间,好的服务可以为客户留下好的体验,增强客户粘性,创造附加价值。文章来源:思睿地产滑动浏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