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棉花糖 >> 白果中毒 >> 正文

你愿意得到几颗棉花糖如何让员工活在未来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5/2/8 12:02:26

心理学家PhilipZimbardo曾经在其演讲《正确的时间观念》中说到过一个这样的实验,找到一群小孩子,在他们面前摆放一颗棉花糖,告诉他们:如果他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忍住不吃掉这颗棉花糖,那么他们就可以在实验人员回来后得到两块棉花糖作为奖励。其中有2/3的小孩都忍不住诱惑,吃掉了这颗棉花糖,而1/3的小孩则一直忍耐,直到得到了最后作为奖励的两块棉花糖。

十五年后,心理学家追踪这些小孩的情况,发现这1/3忍住诱惑的小孩子,在智商等各方面的表现上,均优于那2/3没有忍住诱惑的小孩。

这个实验在国人中间传播较广,但是问题来了:我们如何才能培养更多的能忍住诱惑的小孩,在企业里、团队内如何培训出更多忍住诱惑的员工。

PhilipZimbardo在演讲中给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:每个人在做决策时候,参考的时间轴线差别很大,有的人是“活在当下”,根据现状决策。有的人则是“活在过去”,根据过去发生的事件决策。有的人则是“活在未来”,针对未来的发展决策。

同时我们必须了解一点:根据心理学公认的重要理论:人的观念、潜意识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过去的经历,特别是童年、青少年的经历而形成的。换句话说,一个人怎么看待未来,往往是因为他有着怎样的过去。为此,猫先生试图通过“过去”、“现在”、“未来”的参考坐标来对“吃掉棉花糖的2/3”做个简单的分析。

不排除,有部分小孩是“活在当下”的,因为即使只有一块棉花糖,只要吃进嘴里,就是甜蜜且美好的。未来的两块棉花糖,因为边际效应递减,两块棉花糖并不一定会带来加倍的幸福感。当前能享受的,为什么不享受呢?未来幸福的期望值,肯定是小于立刻能感受到的幸福感的。这是“活在当下”的小孩的思维,但我相信这不是全部,甚至不是大部分。

剩下的小孩应该是“活在过去”的,在小孩子成长的经历中,免不了要得到大人的一些“承诺”:

“汤姆,把电视关了,早点睡觉,周末带你去游乐园。”

“彼得,别玩玩具了,努力学习,考试拿了A,给你买最新的变形金刚。”

但是,成人的世界总是很难承认自己承诺的。

“汤姆,这周末我们事情很忙,就不带你去游乐场了。”

“彼得,你这次考试虽然很努力,但也只是拿到了B+,爸爸妈妈钱不是很多,就不给你买变形金刚了。”

孩子在多次接触了伪装成承诺的谎言后,悟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:“人世险恶”,于是不会轻易相信这些承诺。那2/3的孩子难免不会有这样的想法:

“哼,又在骗我们,赶紧吃到嘴里,免得又被那些大人骗。”

为什么我们得不到活在未来的孩子、员工?很简单,他们期望的未来、我们承诺的未来,究竟兑现了多少?当一个人勇敢地以未来作为决策依据的时候,一定是他对未来有信心,对自己有自信,对他的上级领导、管理者、监护人有信心。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给对方信心,请不要苛责对方为什么活在当下。当我们抱怨我们的员工都是“给多少钱干多少活”的时候,请反思一下员工是不是根本不相信“干多少活得多少钱”——他的奉献会得到公正的评价。

帮助孩子、员工建立足够的信心很重要,最核心的要点就是管理者绝对不能失信。中国古代有一个“曾子杀猪”的故事:曾子老婆要出去办事,孩子看到妈妈成要走就哭闹,于是曾子老婆就说:

“别哭,乖乖不哭的话,晚上回来杀猪给你吃。”

孩子便老老实实呆在了家里。而曾子老婆回来后,发现曾子在磨刀准备杀猪,大惊失色,跟曾子说:

“娃他爹啊,孩子小不懂事,你难道还听不出来我是在骗他的吗?”

(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管理思想,能骗就骗,活在当下)

曾子拎着杀猪刀,看着他的妻子,正色道:

“正是因为孩子小不懂事,我们才不能骗他,如果我们骗了他,他以后还会相信谁的话?”

遂把留着过年的猪杀了,给孩子美美的吃了一顿。试问有多少管理者有这样的魄力?即使把“过年的猪”杀了吃肉,也要维护员工的信任和信心?

曾子杀猪

我们不是要不厌其烦的告诉对方:你应该为了未来的两颗棉花糖,放弃今天这一颗棉花糖。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让对方相信:原来我今天放弃的一颗棉花糖,真的可以在明天变成两颗棉花糖。

如果每次承诺给两块棉花糖,都兑现了,那不吃那一块棉花糖的孩子会越来越多。如果一次承诺的两块棉花糖给少了或者给慢了,那第二次你将看不到不吃棉花糖的孩子——有时仅仅是迫于被其他孩子嘲笑的压力。

后记:

有朋友向猫先生抱怨这么一件事情:女朋友挥霍无度,任何都东西只要看上就立刻要买。而且理由是:今天不买,明天也许就买不到这个东西了。而且买了以后根本用不着,都是丢在那里不闻不问。长此以往,经济压力颇大,已经和女朋友吵过几次架了。

我给出的分析是:很简单,女人买东西,如果不是用来穿的,那只有一个原因:缺乏安全感。这个时代的大部分的女孩,在童年都经历过想要某个东西,但是父母坚决不买,甚至是父母承诺将来要买最后不兑现承诺的情况。所以我们要做的,一定不是在女朋友想买东西的时候,去跟自己的女朋友争吵(这样反倒会强化她缺乏安全感的记忆),而是在她平时,就让她相信:“我很愿意买东西给你,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,只要你想要,我都会买给你”。还要在合适的时候,主动买一些好的东西给她。让她明白男朋友的钱都是她的,只是现在花和将来花的问题。

半年后,猫先生再和朋友喝茶,朋友很是感谢:现在女朋友除了正常买一些用得着的物什之外,消费已经非常理性,矛盾越来越少,两人现在已经在计划结婚了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ktwuh.com/bgzd/14601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棉花糖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