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:颜峻
新版附记:
这篇文章最早写于年,在《音乐时空》连载。后来经过几次修订。最后一次,是年印刷《野兽档案》的时候。现在你看到的,就是这个版本。之前有一些非授权的发布,应该都不是,且有错漏。
《野兽档案》是对我涉及中国摇滚乐的文章的集结,只印了两本。不过稍早一点,已经做了PDF版,放在撒把芥末和我个人网站上,供免费下载。
经过这么久,很多事情又有了发展,或者有了新的理解。最大的变化是我自己,今天我是不会再写这种文章了,题目太大,写多了,会觉得自己也大。
文章里仍有不少错漏,有些是井蛙之见,或者含混的理解。比如说,“前卫”和“先锋”这两个貌似不一样,或者说貌似一样的概念。现在也没法一一去改了。人生总是充满遗憾。不过,相信很快会有人另外写更好的文章,或者书。
有天,和一个法国的具象音乐作曲家聊天,说起“具象音乐”,他说这个词的来源很简单啊,就是用手拿着磁带,扯来扯去,这非常地concrt啊,这和之前写在谱子上的音乐完全不同啊。我突然想到,musicconcrèt最早是翻译成“具体音乐”的。这更接近原意。翻译成“具象”,免不了,就会去寻找其中的“象”,要是说回到“言-象-意”这个语言和哲学的根,就更和法国人没关系了。
但哪样东西没有经过翻译呢?连所谓的传统,不是也经过了时间的翻译么?只不过有的人是在翻译中游泳,有的人是在挣扎,或者已经陷入永恒的宁静。
谢谢大家!
颜峻。.6
一、词
中国电子乐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题目,至少,这是一个几乎无法界定的名词。因为技术和文化的差异,这个词在使用中脱离了英文的原意,和中国当代的许多词一样,变得含混、交错、游移,不同人的使用,含义根本不同。所以我们先来谈论中国人理解的“电子乐”。
在大众媒体上,电子乐是流行乐的一个分支,或许有歌词和传统歌曲结构,比如“与非门”、“龙宽九段”,或者随便哪个歌手的“电子时尚新作”。看在年轻媒体人的份上,现在也包括了土产的山水唱片、打口的Warp,也就是圈里人说的Elctronica;以及四川云南文艺青年常说的“民电”、“电爵”。最后,顺便的,也捎带上了从DJSasha到东北粗口迪曲在内的所有电子舞曲;当然,如果是DJ在媒体上说话,那么,“电子”、“电音”就等于电子设备制作出来的节奏性音乐,尤其是4/4拍舞曲。
但也不对……在“圈里”,也就是电子、摇滚、另类这个比较新鲜的音乐圈,从年以后的《通俗歌曲》到今天的《音乐时空》的读者圈,电子乐也不等于Elctronica;准确地说,在西方流行乐的分类里,Elctronica(较独立的流行类电子音乐,范围最广)、Ambint(无节拍或弱化节拍的氛围音乐)、IDM(“聪明舞曲”,复杂多变的节拍游戏)、DrumnBass(快速的节拍和低音,听起来噼里啪啦)、8bit(又称Chiptun,旧电脑和任天堂游戏机的复古舞曲)、Elctro(低音丰富)、ChillOut(起源于跳舞累了需要放松)往往是分开用的,但在我们这里,要算在一起,统称电子乐。有时候,我们还要加上工业音乐(准确地说,是工业音乐在年代中期的电子分支)、Elctroclash和电子舞曲。这其实是因为在年代,新青年刚从摇滚乐的兴奋中消停下来,所有带机器味道的就都是电子乐,就像所有白种人的脸看起来都一样……这样深究下去,可以考察到中国电子乐的一个文化脉络,我们稍后再跟它磕……
音乐圈当然不只一个,而且彼此间严重隔绝。在学院圈里,“电子乐”就是一个相当不严谨的说法,因为Elctronica还不配称作音乐,世界上只有古典乐、民族乐、流行乐和“电子音乐”,所以学报上一般不说“电子乐”。那么什么是“电子音乐”呢?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电子音乐中心,“电子音乐”是指法国具象音乐(MusiquConcrèt)传统下的电子原音音乐(ElctroacousticMusic),因为这个中心的老板,是法国海龟。
基本上,具象音乐和电子原音音乐,是强调声音的源头和处理方法:源头是原声(acoustic)的,乐器、说话、流水之类;处理是调变(modulation),是把这些声音电子化,变成别的,并组合起来。学院派说的“电脑音乐”,是强调电脑程序的偶然、互动、算法以及新的控制界面的研发;但因为ElctroacousticMusic已经是主流,又通常要用复杂的电脑算法、比较新的控制界面,所以它也和“Computrmusic”算在一起。在中国,也有不少人坚持用“计算机音乐”,而不是“电脑音乐”,旨在强调这种音乐的“计算”(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ktwuh.com/bgyy/127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