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棉花糖 >> 棉花糖做法 >> 正文

慈禧逃亡也不忘美食揭开慈禧带着光绪西逃一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3-10-9 11:00:15
彭洋简介 http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05770517405791082&wfr=spider&for=pc

接《享尽人间富贵的慈禧吃得有多好?盘点慈禧太后爱吃的美食》。

年,八国联军侵华。慈禧带着光绪等人仓皇逃出京城,太后出京以后也诞生了一系列美食故事,不论是真真假假,在吃这件事上,慈禧真的是不会委屈自己了……

西逃美食篇

小窝头

所谓“小窝头”其实就是玉米面窝头。当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,慈禧带着光绪等人化装出逃,一路上顾不上吃喝,慈禧肚子饿得不行。

这时,一个随从把随身携带的玉米面窝头进献给了慈禧,饿极了的慈禧觉得那窝头是人间美味。

后来慈禧回京,不仅嘉赏了那个献食的太监,还让御厨做窝头给她吃。御厨就按照大窝头的样式,加了黄豆粉、白糖和桂花等做成了小窝头,慈禧吃得也是十分香甜。

太后御膳泡泡糕

太后御膳泡泡糕最早是御厨许德胜的独门点心,里面有人参、党参、黄芪等中药,也有玫瑰、青梅、樱桃、核桃仁、白糖等配料,糕点放在油锅里炸成泡泡花,好看又好吃。

传说慈禧西逃时,许德胜原本是随驾在侧的,但是途中生病就落单了,等他病好以后干脆留下来做起了饮食生意。后来许德胜把泡泡糕的手艺传授给了徒弟,从此这道御膳糕点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
平遥牛肉

平遥牛肉是平遥的特色美食。相传慈禧出逃西安,路经平遥,在当地一位赵姓举人家过夜。

平遥知县为慈禧和光绪准备了种当地小吃,慈禧对其他的都不感兴趣,唯有吃到平遥牛肉时连连下筷,称赞不止。因为了慈禧的肯定,平遥牛肉成了清宫贡品。

忻州瓦酥

忻州瓦酥始于明末清初时期,而真正有名还是和慈禧有关。

年,慈禧带着光绪出逃,来到了忻州,当地官员送上了老师傅制作的瓦酥,这种甜香松软的点心受到了慈禧的喜爱,赐名“龙凤瓦酥”,自此忻州瓦酥名声大噪。

大同百花烧麦

大同烧麦最早成名其实和明朝正德皇帝和李凤姐有关,大同的“凤临阁”正是“游龙戏凤”的故事发生地。

到了清朝庚子年间,慈禧和光绪逃到了大同,当地官员就让凤临阁的大厨烹制食物,大厨用九种不同的馅料制作了九种花形的烧麦。慈禧对厨子的巧思和百花烧麦的味道大加赞赏,称之为“天下第一笼”。

凤趴窝

凤趴窝和百花烧麦一样都是慈禧在大同吃过的美食。

凤趴窝里的“凤”指的就是当地的雏鸡,用盐焗做法烹制,最后用粉丝当巢穴,鹌鹑蛋垫底,上面放上金黄的鸡,这就是“凤趴窝”名字的由来。最初厨子给这道菜命名为“金凤卧雪”,后来才变成了“凤趴窝”。

太谷饼

慈禧在逃到太谷的时候肚子饿了,有人献上了当地特产的太谷饼,慈禧吃了对其念念不忘。

后来回京途中经过太谷,还想把制作太谷饼的厨师带回京城,然而厨师不愿意离开,慈禧最后也没有勉强,只是下旨把太谷饼定为皇家贡品。

九品十三花

九品十三花是陕西的一种宴席的名称,由九盘茶点、四盘干果、四盘水果、一盘甜点、十三个凉菜、四个荤菜、四个海菜、四个素菜、一个主菜(大菜)、九个热菜和九碗组成。

传说慈禧逃往长安时经过了同州府,吃到了九品十三花,夸了一句“民间竟有如此美味,同州水席最养人”。

潼关鸭片汤

潼关鸭片汤其实和“鸭”没有关系,它是用猪里脊肉烹制的,原来叫“烩里脊片”。

慈禧在逃亡西安时经过潼关,吃到了这道菜,她认为里脊肉的味道很像御膳房做的“鸭片”,因此,这道菜就改名为了“鸭片汤”。

羊肉泡馍

羊肉泡馍的历史非常悠久,是源于西周的“羊羹”,当时是把面食放在羊肉羹里作为祭祀礼馔。羊肉泡馍的羊肉羹肉烂汤浓,肥而不腻,搭配泡馍是一绝。

据传慈禧来到西安避难时品尝到了羊肉泡馍,称“肉软不糜、滋味甜美”,看得出是很符合老佛爷的口味了。

腊羊肉

腊羊肉是一种卤煮羊肉,色红肉烂,味浓可口。据传慈禧当年来到西安后乘坐御辇经过城隍庙坡道,闻到了一阵香味,引得她让人停下。

原来是老童家羊肉铺在烹煮腊羊肉,慈禧让人买来品尝,吃得满意就赏赐了金字招牌“辇止坡”,还把腊羊肉列为了贡品。

“德懋恭”水晶饼

水晶饼源于宋代,而老字号“德懋恭”诞生于清同治年间,在传统水晶饼上做了改良,成为了陕西的名点。

慈禧来到西安后出游偶然闻到香味,停车品尝了“德懋恭”水晶饼,吃得开心了就把“德懋恭”水晶饼钦点为了贡品。

咸阳琥珀糖

据说琥珀糖是吕不韦研制出来为赵姬(秦始皇母亲)治疗气管炎的,那时候还叫“虎皮糖”。

到了庚子年间,慈禧太后西逃来到咸阳,不想感染了风寒,咸阳官员就献上了虎皮糖,慈禧吃后病情好转了。慈禧按照虎皮糖形似琥珀,就改名为“琥珀糖”。

蓼花糖

蓼花糖其实是年糕的“衍生品”,据说最初是南方小贩把卖剩的年糕寄放在亲友家里,第二年来了后就把阴干的年糕捣成条状,油炸后再拿去卖,最初这种点心被称为“棉花糖”。

后来棉花糖经过改良,外面裹上了芝麻或白糖,味道更好了,又被称为“僚花糖”(“僚”在关中方言里是“好”的意思)。

慈禧逃到西安后,地方官员献上了僚花糖,慈禧觉得僚花糖外形很像一种蓼花果实,就改成为“蓼花糖”,并列为了贡品。

以上就是慈禧出逃以后的美食故事。到这里为止,慈禧相关的美食盘点告一段落了,如果你还有其他补充的,欢迎给我们留言哦~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ktwuh.com/bgpz/12969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棉花糖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